互联网发展起来以后,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也给整理档案的人提供了方便。不过,整理档案的人似乎有些懒惰,并不想自己整理,而是要到网上抄袭,直接改头换面,弄成自己的档案,算是一劳永逸,得来全不费工夫。那么,互联网的方便对于整档案来说,是不是大大有利呢?
当然不能以偏概全地看问题。互联网发达了,整理档案也应该发达起来,直接让人们提交电子档案就行了,实现无纸化办公,不必要非得弄一个专门的档案室,弄很多档案柜、档案袋、档案箱等等,即便用打印纸也是浪费。要是每个单位都能实现无纸化办公,实现电子档案存储,就不必要非得弄纸质档案了,会节省很多资源。不过,现实并非如此理想。很多单位要求有纸质档案,还要有电子档案,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共存的状态。上级检查的时候,要纸质档案,就到档案室去查看,要电子档案,就要现场打开,或者直接提交到指定邮箱或网盘,供检查人员查看。其实,大可不必,只需要有电子档案就行了。或许,上级检查人员想到,电子档案容易造假,而纸质档案不容易造假吧。毕竟,纸质档案是白纸黑字,在那里摆着,要是修改也得慢慢改,或者修改起来非常困难,甚至为了修改一处数据或文字,要把整个档案柜的档案全都重新整一遍。也就是说,要是纸质档案出错,或导致整个档案柜打印出来的档案全都作废,要重新整理,重新打印。于是,整理档案的人就要小心谨慎了,以免出错。
看似是这样,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整理档案的人并非十分谨慎,而是把整档案的工作分配给所有职工,让大家一起努力,把档案整理好,还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弄成电子文档,打印出来,连同电子文档一起提交。上级有什么要求,整理档案的人就有什么要求。而真正整理档案的职工并不会自己写,而是到网上抄袭。以前网络资源全都是免费的,可以随便下载。现在有了诸多的限制,很多网络资源都要收费,受制于大资本垄断的影响,人们只能掏钱下载了。下载了档案,只需要改了姓名、数据、地名等敏感的字眼就可以变成自己的档案或者自己单位的档案,编辑一下格式,打印出来,就能提交了。也就是说,很多档案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大而无当,空话连篇,连同数据都是假的。那么,该如何蒙混过关呢?
整理档案的人有办法,就是把面子工程弄得光鲜亮丽,是那么回事就行了。他们会专门弄出一间档案室,在里面摆上新买的铁皮档案柜,档案柜里都是新买的档案盒,档案盒上都贴着新打印的封皮,分门别类整理好。等到职工们提交了档案之后,整理档案的人员就要把他们整理的档案分类别装在档案盒里,摆得整整齐齐,还要把档案室的地拖了,窗户门子擦了,弄得窗明几净,甚至还要弄几盆绿色植物摆在那里,让人一看就是那么回事。至于档案的内容,就没人在乎了。那么,检查的人就不会查看档案内容吗?
当然不会随便乱看,而是走马观花,看看有那些档案就行了。他们只是强调档案的数量,而不求档案的质量。于是,检查档案的人员到了之后,只会在档案室走一圈,要是能抽出一两个档案盒看看,就算是认真细致地检查了。还有的居然只是对档案室的卫生条件做一番点评,至于档案内容倒在其次。于是,档案室的档案只是为了迎接检查,而不是为了随时填补充实,成了摆在那里的面子工程,对实际工作毫无意义,反而增加人们整理档案的负担。其实,档案整理工作需要简化,一些单位根本不用整理档案,但上级要求必须有档案,还必须由专人负责。而整理档案所花费的钱,并不是一笔小数目。有人统计过,打印机问世以来,按理说减轻了人们写字的负担,尤其是互联网普及之后,人们应该减少纸张的使用,可是事实正好相反,只是整理档案就会废掉很多打印纸,就更别提其他方面的纸张浪费了。打印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更容易查找资料,也更容易弄成白纸黑字了,当然也就更容易造成纸张的浪费了。
按理说,整理档案需要每个人用心整理,不能随便乱抄一气,也不能随便使用很多打印纸。但是,每年都有很多打印纸用在了档案整理方面,除此之外,还有打印机、耗材、电脑、网费、电费、档案柜、档案箱、档案袋、档案室的装修等等,花费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很多人表示无奈,但还是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整理档案过程中的浪费。白纸黑字似乎难以修改,但一定可以修改,只是浪费太多纸张。要是为了防止电子档案泄密,就要整理纸质档案,以备不时之需,还算说得过去,但电子档案就不必要存在电脑里了,以免被一些人窃取了——————其实早就不是秘密了,都是从网上抄来的,不就等于公开共享了吗?何来秘密可言?
整理档案不能抱残守缺,不能把抄来的档案当成真实的档案,当然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档案模式单一,不具备真实可靠的属性,甚至有些单位弄出来的档案都是虚假的,凭空捏造,只是为了说好,弄了很多工作写进去,其实根本就没开展过那些工作,而检查的人居然看不出来,岂非咄咄怪事?
互联网发达了,人们思维也开放了,但整理档案确实不应该抄袭,应该自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