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印机 >> 打印机介绍 >> 让空中飞人职场飞舞,英特尔Evo推动
在快节奏的时代,笔记本电脑在工作、生活的很多环节的作用都越来越突出,拥有一台趁手的笔电对用户而言更加重要。
也由此,大众对这个身边使用最勤快的“生产力工具”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更多人开始关心笔电产品每一代的更新到底有哪些技术上的革新和创新,如同对手机产品每年都会随着心仪的产品更新而狂热一次那样。
而由于从用户体验角度思考不足等原因,笔电产品“掉链子”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是时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下的职场环境中,笔电产品究竟需要带给用户什么样的体验,面临着哪些必须注意到的痛点问题,它们又能否被有效解决?
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一个经历过产品踩坑,后来又找到适合的笔电产品的现实案例更有参考价值。
笔者的朋友——也是我们的忠实读者小A,28岁,女,一个朝气蓬勃的互联网营销策划从业者,就职于北京一家营销公关公司,由于常常奔波于各大城市之间的“空中飞人”工作特征,笔电是她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她在笔电产品方面的经历,就是一个电脑小白在经历种种波折后终于选择到合适产品的典型过程。
怀着对笔电市场真实用户体验探查的目的,我们对小A的那些经历进行了一次系统访谈,希望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不着地的日子里,原本要做帮手的笔电却成“麻烦制造者”?
作为一个非电子产品爱好者,小A与很多人一样被笔电产品复杂的技术参数吓住,在正式开启不着地的飞人生活前,只在某品牌促销活动下为自己选购了一台据称“颜值在线”、十分轻薄的笔电产品。
“我的诉求很简单,总是在路上,自己又不是‘习武之人’,要薄要轻巧;而且面对客户还得代表职业态度,在外表上拿出去得有足够的品位,足够的职业感。”在谈到当初为何买了那台价值不菲的笔电时,小A回答说,“薄,轻,外表也比较沉稳但是不廉价,其他的我也没怎么关心。”
让小A没想到的是,自己当初的那些选择标准,回过头来看,根本就没有照顾到工作中的很多需要,坐在公司的工位上尚且还好,一旦出去跑会议、采访,这台笔电暴露出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首先是让人心里始终“悬着”的电量。
续航是需要经常出差的职场人最首要关切。由于轻薄产品能够提供给电池的位置和重量有限,在电池技术没有根本突破前,一般不会配备太大的电池容量,这时候,通过对硬件功耗的限定以及软件系统的优化,来使得同样电池容量下获得更长的续航,就成为保证续航体验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过来看,如果一台轻薄本产品没有进行相关的软硬件优化而“强行轻薄”,往往会在续航上出现不足,于是,轻薄的实现就意味着续航的牺牲。
小A最首要感受的问题就来自于此。
她给我们计算了她每次出差所需要的大略时间:从位于北京东城区的公司出发打车到大兴机场1个半小时,等待值机1个小时,飞行时间2-3小小时不等,到目的地后约1个小时的打车时间,总共约6个小时,必须依靠笔记本完成“不可能停下来”的工作。
宣称可以支持6个小时续航的笔电,这时候只能说将将够用。每次“标准飞行流程”下,到最后电池发出低电警告时,小A就不得不又一次正视这个现实:这台电脑在实现轻和薄的同时没有保证足够的续航。
很明显,市面上很多轻薄系列笔电产品都是如此,电量总是在够用与不够用的边缘徘徊。
而更有甚者,如果出发时笔电没有满电,或者面对北京机场习以为常、难知深浅的延误时,低电自动关机就成为让小A抓狂的事——而这并不是偶然现象。
“飞机上没电不用想了,在机场我也面子薄,插座被一帮大老爷们占用了也不好意思请别人通融一下。”访谈中,小A无奈地说。
而被“低电量”折磨的小A,面对的麻烦还远不止于此。
例如网络的问题。由于长期旅行办公,小A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借移动4G信号转化的随身wi-fi,想着告别机场那龟速wi-fi、潇洒连接互联网,但事与愿违,“总感觉不好用,有时候一起坐飞机的同事接我的无线网很流畅,我自己接上去断断续续,查个资料网页刷新要半天,消息也发不出,大好时光浪费在了盯着电脑屏幕发呆这件事上。”
又例如连接的问题。到异地与客户、受访者沟通,小A的笔电除了office办公,还有很重要的连接需求,要连接投影设备展示,要连接打印机输出纸质材料,要连接移动硬盘拷贝一些体积很大的视频宣传资料等等,但笔记本有限的几个接口根本就不够用,要么功能不符合,要么传输速度太慢,“接线一团乱麻,好像凡是我要的接口都没有,传个大文件像乌龟在爬。”
更例如卡顿问题。在展示一些文件时,遇到文件内容太大,电脑会直接卡死,留下一段小A与客户、受访者都很尴尬的“小时光”。虽然小A已经习惯了几秒甚至几十秒的“无响应”,但每次要在电脑上打开一个超大文件分享时,她还是会不自觉地先难堪起来,有一次客户甚至直言不讳让她换个电脑,“太耽误事儿了,卡了一分钟,客户直接怼到我脸上了。”
窘境经历得多了,小A越发觉得,自己选择的这个轻薄电脑“只有个好看的样子,里边什么都没有。”在与电脑“战斗”的那些日子里,小A手里的“生产力工具”变成了“麻烦制造者”——事实上,这些经历很多有类似工作经历的人都或多或少感受过,在小A身上,它们只是做了一个集中展现。
巨头出手塑造“体验品牌”,这回终于可以放心带上笔电了?
国庆节后,小A终于下定决心要换一台笔记本。然而,虽然遭受“折磨”,但她并没有变得对笔电产品有更多的理解,反而更加迷茫,不知道参考什么样的标准。这次,小A打算到网上找找看有没有什么靠谱的推荐,在搜索中,她看到了很多营销宣传,尤其是来自英特尔Evo的宣传铺天盖地到处都是。
“面向高端轻薄本,倒是很符合我的需求。”被英特尔Evo的营销宣传不断灌输后,小A还是很困惑,担心这是一种营销套路,“看了下,不直接卖电脑,但说是一种认证,贴了标就有各种体验优势,但还是拿不准。”
最终,小A带着自己的困惑找到一个平时不怎么交流但听说对电子产品很在行的隔壁部门同事,对方的建议是放心买那些“带Evo标”的电脑,“没什么套路,用户想到没想到的它都帮你想到了,通过Evo认证的笔记本电脑尤其适合像我这种“空中飞人”,而且每台通过Evo认证的电脑都经过了一系列严苛的测试的检验,绝对不会买错。“同事这样说。
小A这次选择笔电的策略,其实也符合了当下很多笔电消费者的心态,既然自己不太懂,那业界权威的科技大牌站出来整理一些体验要点和标准,并进行了认证,那么直接接受就好。
事实证明,小A这次的选择并没有错,英特尔推出的这个体验品牌面向高端轻薄本市场,直接解决了她使用笔记本时的诸多痛点。
而英特尔Evo平台之所以能让小A满意,从整个笔记本产品理念和设计全局上,无非在于它针对性地满足了几个层面的体验需求。
首先,在最直接的电量方面,不光要续航长,还得支持快充。
给予足够长的续航,笔电产品才能让人安心,不用看着电池图标见底而“心慌”。尤其是在轻薄系列产品上,单纯为了轻薄而牺牲电池容量,已经被小A这样的用户证明是个彻底的伪命题,奈何很多笔电新产品还是这个思路。
回头看英特尔Evo平台,目前该品牌主要面向高端轻薄本进行标准制定和认证,要求续航在9个小时以上(典型使用环境),几乎可以应对大部分情境下的移动办公需求。“月底飞了一次喀什,路上花了整整一天,到酒店电池还没有见底。”对于新电脑的续航,小A显然很满意。
而值得一提的是,对任何带电池的电子产品而言,除了存电量能够支撑的时间,充电的效率也是普遍的关切,面向移动办公场景的笔电产品不应该例外。所以,可以看到,英特尔Evo平台就为9小时长续航这个指标配套提出了半小时充电、续航4个小时的能力要求。
这种笔电领域较少提及的能力一旦被加入,将会带来十分直接的体验提升,正如小A在换新电脑后所说的,“出门前忘了给笔记本充电,到机场找个肯德基充了半个小时,它马上又活了,和手机充电一样便捷。”
其次,在性能方面,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作为传统的电子产品,笔电几乎所有的性能要求,都可以且必须用“快”来进行衡量。从小A的经历看,无论是应对繁重的计算任务做到响应快,还是网络连接稳定而快速,亦或是接驳其他电子产品时传输快,已经成为职场笔记本产品的必然要求,为了轻薄牺牲性能的做法也必须被摒弃。
这时候再来看英特尔Evo认证的一些体验标准,就更容易理解。
例如,基于11代酷睿处理器能做到快速处理各种复杂任务,让轻薄的笔电产品也可以做到响应快,等待的尴尬成为过去时,按小A的说法,是“终于可以坦然地打开一个多M的PPT了”;
搭载Wi-Fi6则使得上网速度更快更稳定,尤其是在多个设备链接时,依然能做到高效输出,网络“掉链子”的事不会再发生,尤其在今年特殊情况下,视频会议变得更稳定;
此外,Thunderbolt4则同时解决了面向多设备一线接入的“清爽”体验问题,以及快速传输问题(例如支持4K双屏显示)等。
最后,还有外观上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系列要求。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好的外观仍然是所有笔记本产品的必要,不说满足虚荣心,起码要能保证基本的“调性”,这也是小A这样的消费者为什么非要买个“样子好看”的产品的原因。
从英特尔Evo认证来看,外观也被其纳入到体验体系当中作为重要的因素,它要求通过认证的笔电产品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做到轻薄时尚、拥有炫彩视界,按小A的说法,是经过Evo认证的电脑“很拿得出手,很有档次”。
显然,英特尔Evo认证在尝试兼顾外在的感性印象,与内在的理性价值的统一,而这,原本就是电子产品强化与消费者心智联系的一种必要方式。
“有时候,还能帮助做一些额外的事,例如做视频渲染。”谈及换购电脑后的其他感受时,小A还分享了视频组的同事在电脑出现故障后借她的笔电工作的事,“没想到一个轻薄本也能搞视频创作工作,同事说CPU和显卡能力很强,而屏幕色彩也很真实。”
小A提到的所谓额外能力,其实是英特尔Evo认证要求笔电产品必备的视觉能力,高性能CPU以及英特尔锐炬Xe显卡带来的独显级性能(高扩展性的Xe图形架构做到了与CPU的完美融合)提升图形处理能力、强化设计工作效率,真实还原色彩的屏幕。
事实上,由于小A后来换购的是一台翻转本,这种创新设计理念还带来了两点很多人不亲身感受难以想到的体验:一是在飞机经济舱座位等狭小空间,笔记本可以秒变平板,操控很方便;二是在与客户、受访者沟通时,笔记本的屏幕也更容易实现共享。
由此可见,在笔记本行业,由产业链巨头出面推动的体验革新,在根本上也是针对用户日常使用的痛点而来,它不仅是一种主观的市场进取,也是一种客观上的行业必然。
由“生产力工具”到“成长伙伴”,笔电产品在升级
在问及日常使用最直接、最强烈的产品体验感受是什么时,小A说,“任何时候,我想要用它的时候,只要用食指碰一下指纹识别,一秒钟就进入了之前暂停下来的工作界面。”
小A的这种体验,来自英特尔Evo平台的超强秒速唤醒能力,翻译成产品的语言,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提供随心所欲的服务。
曾几何时,笔记本电脑一直作为一个工具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而当我们在职场生活中面临各种压力,急切需要实现工作效率再提升时,优质的笔电产品站了出来,让所有不必要的等待、掉链子、心慌、尴尬、难堪……全部烟消云散,当我们想要它时,召之即来、随时待命,当我们暂时休憩时,合上盖子,下次再打开瞬间回到之前的工作界面。
这时候,一台好的笔记本电脑,就成为了一个奋发进取的职场人不断前行的伙伴,而不是经常出问题、用不顺手的工具,笔电的产品属性在不断升级,不断贴近工作生活的需要。
我们常常从市场销量的角度谈论笔电市场的回暖,这些数字确实证明了笔电产品在工作、生活场景中的渗透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笔电产品。但是,数字背后,更应该看到,笔电这一次的复苏不只是数量上的,在英特尔Evo认证这样的体验品牌推动下,更有产品定位的逐步升级,这是根本性的演化。
“工作肯定一直离不开笔记本电脑,但过去是为了工作必须得用,现在是这台笔记本让我很想去用,这是最大的区别。”在问及更换电脑的总体感受时,小A最后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