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

想要拥有什么,就让自己配得上它查理芒格

发布时间:2023/4/9 17:50:42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中文书名是《穷查理的普通常识》。

作者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常年合伙人,他们的公司波克夏·海瑟威,过去每年平均为股东创造20%的价值成长。因为这个堪称传奇的投资效益,使得巴菲特被称之为股神,而行事作风低调的查理芒格则退居闪光灯之后。

同时认识巴菲特和芒格的好友说过,没有芒格就没有股神。

而今天要介绍的这本著作,就是由查理芒格的十一次演讲稿所组成,并由芒格的好友彼得·考夫曼整理之后汇集而成的。

那我们先说说查理芒格与巴菲特的认识过程。

相见恨晚

查理芒格的祖父是美国的前联邦法官,父亲也是名律师。每当圣诞节时,芒格收到最常见的礼物就是书籍,而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在当天就看完这些书。

芒格小时候是在巴菲特爷爷开的杂货店里面打工,但他与巴菲特并未见过面。

进入大学时,芒格选择物理系,因为他喜欢逻辑和推理,也对物理学家们如何思考难题、如何解体以及求证的过程非常着迷。

在他大学时期,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芒格被征召入伍,并进入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气象相关的技术。

二战期间,芒格娶了他的第一任妻子,战争结束之后,芒格通过《美国军人权利法案》的方式,申请哈佛法学院,原本因为芒格从未受过法律方面的教育而被驳回,但依靠着家族人脉而成功进入哈佛。

毕业之后,他加入了律师事务所,在一切看似顺利的职业即将步入正轨时,他跟妻子离婚了。而他的儿子也因为败血症而去世。这对一个29岁的年轻人来说可谓深受打击。

三年之后,因为朋友的介绍,他娶了第二任妻子NancyBarry,在35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飞回家乡奥马哈处理后事,并在家庭医生所举办的聚会当中遇到了巴菲特。

巴菲特见到芒格就说道,“很多人说我非常像你,所以我也特地来这边见见你。我想知道这句话是赞美还是挖苦。”

那晚的聚餐,两个人相谈甚欢。结束之后,芒格回到律师事务所,继续工作了三年。两人才正式开始合伙。而他们共同持有的公司,目前市值超过亿美金。巴菲特变成大众津津乐道的「股神」,而芒格就成了股神之所以成为股神的强力后盾。

接下来我先从两个人的投资策略开始说起。

芒格的普世智慧之投资面

重点一:投资拥有护城河的企业

护城河就是在城堡攻城战中为了防止地面上的袭击而在城墙周边建立有又深又宽的护城河。

拿企业来举例,Apple拥有巨大的商标价值,并且利用iPad,iPhone,Mac等科技链,将使用者的生活与Apple旗下的产品变得密不可分。简单来说,要消费者放弃使用Apple的产品,改用其他家的,这种改变成本变得非常高。

假设有某个科技公司打算将Apple视为敌人,他们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才有办法撼动Apple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与此同时,Apple也在挖掘更深的护城河。所以拥有这种被竞争对手超车赶上的防御机制,是保证该企业持续成长和获利的保命符。

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善用护城河这样的观念。

比如你想让自己的价值与其他人拉开距离,或许可以试试把自己的技术或是作品在网络上跟全世界分享,让更多人看到你,认识你之后,你就拥有了个人品牌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并非他人能够随意超越的。

重点二,选择股价合理的优质企业。

选择股价合理的优质企业,比投资股价偏低,但平庸的企业来得更好。

这是芒格带给巴菲特投资方面最大的影响之一。

原本巴菲特跟随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就是寻找市场上股价被低估的企业。所以在芒格还没跟巴菲特合伙之前,巴菲特一直靠着购买股价被低估的中小企业当成投资标的。

但经过芒格将这种观念带进巴菲特的投资观念,他们开始寻找市面上具有更好发展潜力的大企业。于是他们随后购买了比如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等等,近几年甚至购买了Apple的大量股票。

芒格觉得,投资一家优质企业,也就同时拥有他们的发展动能。

重点三,减少选择的次数。

有天巴菲特到一家商学院进行演讲,有个学生举手问他关于投资的诀窍。

巴菲特说,“我用一张打卡纸就可以说完了。”

他接着说,“一张打卡纸上面,大约有20-30个格子,你每次在股市中出手,就把一个格子划掉。可是你一辈子就只有这些格子,这就是我们在波克夏投资的策略。”

在巴菲特机智的回答背后,其实隐含着现代投资银行及股票经理人的隐忧。

想象一个领着高薪,披着名校毕业光环的股票经理人,他在每个月的报告中这样说,“根据我的分析以及观察,目前的投资组合完全不需要变动。”这样的报告对于一家公司的管理层来说,就像花大钱买一个高级消防栓,却一直没看到他发挥作用。

这些管理层对这个股票经理人的评价就会相当低。于是这个经理人发现这样做不对,他开始寻找市场上其他的投资标的,并且市场更换他的投资组合。

这个过程当中,会产生更多的交易费以及价差。但没关系,这样看起来很勤奋。而且频繁地出手,又更容易让这位经理人承受心理因素带来的影响。久而久之,这位经理人就像是个被妈妈嘱咐要帮忙拖地的孩子,但明明地上已经非常干净了。于是他把一些果汁倒在地上,并试图把它擦拭干净。他想想,尽管地面变脏了一点,但最少在妈妈回家时,会看到他正在流着汗拼命地拖地啊。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的投资银行或是股票操作员,无法让每年的投资绩效高于市场行情的只要原因。

芒格说过,有能力的人才能抱着现金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这种减少决策偏误的巧妙方式,也可以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比如我们可以在礼拜一的时候,把这个礼拜需要决策的事情一起搞定,例如要跟朋友吃饭的餐厅和时间,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时间急迫性和情绪的因素来影响我们做决策的品质了。

重点四,能力圈。

巴菲特说,如果要说我和芒格有什么特别之处,那我会说,“我们很清楚我们何时在能力圈中央,何时正在偏离。”

芒格接着补充,“如果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能力圈内,那就代表你已经在圈外了。”

芒格与巴菲特会把股市里的企业分成三个大项,可以投资,不能投资,无法理解。他们会先删除掉那些无法通过投资门槛的公司,比如公司获利能力不足,或是领导人的道德标准偏低的。接着再删除那些他们不懂的,比如早些年前的高科技企业。剩下的,就是可以投资的。

这样的做法,也让他们在科技股大涨的年代,被笑说是两个跟不上时代的老头子。但随着科技股泡沫化的到来,他们又被抬上了股神的位子。

但说到底,他们并非拥有预测的能力,而是努力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而已。

芒格的普世智慧之生活面

重点一,跟我说我会死在哪里,我就不去那个地方了。

这是芒格非常喜欢的谚语。

有一次,巴菲特在接受访问时,记者问他,可以告诉我们成功的方法吗?

巴菲特回答:“别吸毒,别乱闯马路,别染上艾滋。”

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生活中的我们却时常遗忘。

当我们在寻找下一家公司的时候,很容易列出几个重点。比如薪水要高,工作性质单纯,却不是先替自己定好,哪些条件违反了就绝不去。例如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产业,或是内斗事件不断传出的企业。

芒格说过,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对我来说,就是先决定哪些东西是我不要的,再去决定我要去追求什么。

而这种为自己设定底线的方式,就可以直接讲到第二个生活智慧。

重点二:检查清单。

一个飞机驾驶员的训练过程,是芒格认为最接近普世所需要的。

这些飞行训练员,需要先学习跟飞行相关的所有知识,而每一次考试,都是两三种状况相互交织的。这些训练员需要先判断什么时候,要把注意力放在要做什么,哪时候不该做什么,并且配合检查清单来使用。

最初的训练结束之后,他们还需要时常使用飞行模拟器来让自己更加熟练。

芒格认为,检查清单是一个让自己回归理性的最佳方式。因为他觉得,当你在股海当中找到一个你觉得价值被低估的企业,这时候我们非常容易去寻找符合自身观点的信息来支持先前的想法。

但检查清单的存在,就像是一剂醒酒药,它会让我们避免被自己的情绪牵着走。

美国再过去,曾经因为医疗疏忽的关系,而使国库每年损失上千亿美金,后来找了一批团队来改善这个问题。而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护士及医生在开药或打针等行为之前,先有一份检查列表,比如先核对处方签上的名字跟病人的名字是否一样,剂量的重复确认,这些措施就让医疗赔偿金减少了80%。

我们可以在买车或是买房之前,先为自己设立检查清单。假如你是想购买一台可以载全家人出游的旅行车,但速度及外形并不是重点,甚至你可以把预算写在清单当中,等到你决定要购买时,再把清单拿出来检查。这样的方式,就可以避免你进入那魔幻的4S店的时候,不会被销售员的三言两语,或是一时冲动,而买了部跟原本不符合的车子。

重点三:阅读。

在美国的童书中,有个关于红色小母鸡的寓言故事。它最常讲的话就是:“那就自己来吧。”

芒格热爱阅读,他甚至跟巴菲特互称对方是长着两只脚的书橱。芒格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但他说,他每年都还在淘汰一些旧的观念,引进新的观念。

芒格会随身带着一本书,等咖啡时看书。飞机延误了,就找个位子坐下来阅读。

芒格说过,“我认识的每个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爱阅读的。”

重点四:建立自己的道德观。

很多人认为,只要某个行为不犯法,它就是可以做的。但芒格不这么想,他认为我们应该有个底线,在心里面应该有个指南针。

他谈到自己这辈子,有两次高价买股票的经验。第一次,是从一个老奶奶手上购买的,第二次是因为有个朋友急需要用钱,就打算将手上的股票13万卖给芒格。但芒格说不行,至少要23万。对于芒格来说,赚钱是一回事,但从孤儿寡女或是朋友身上赚钱,是自己不允许的。

还记得芒格曾经在律师事务所服务多年吗?

那时候他已经是个合伙人,而且拥有股份。在他离开时,他将自己手上的股份给了一位因为癌症去世的合伙人所留下来的遗孀。

芒格的普世价值之多元思考模型

被尊称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威廉奥斯勒曾说过,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个学科,不管这个学科有多么有趣,也会把人的思想禁锢在狭隘的领域当中。

马克吐温曾说过,“我从来不让上学影响我的学习。”

将知识分成不同领域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但当你把某个领域当中的原理往更高层次拉高,你会发现这些原理都是通用的。

但学校里的教授不愿意这样教学生,因为这会跟他们的专业互相冲突。

当我看到这一段时,就开始回想,在生活中我会使用到的思考模型。并增添了芒格自己为这本书亲手写的误判心理学,来说明思考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个思考模型,数学,工程学

我喜欢用变数的概念来改变生活中的习惯。假设我自己变胖了,我就把自己下班后的行程,变成X+Y+Z=A。X可能是吃个便当,Y可能是骑电车回家,Z可能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A就是身材发福了。

既然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就可以去改变其中的变量,而不是一次性改掉全部。比如我可以先试着骑电车回家,改成骑自行车,或是把吃个便当,改成两天吃一次沙拉。

用这种改变变量的方式,来改变我想要的结果,但不必一次改太多,毕竟这样太累了。

第二个思考模型,脑科学。

大脑里的记忆,并不像面包店里的面包一样,一个放在这边,另一个放在那边。而是每次回忆时,它都需要重新烘焙,每次都是新的创造。

当我知道大脑是这样运作时,我就会在听某个人陈述一件事情时,更加注意他有没有添油加醋。如果可以的话,应该去听取多方对于这件事的陈述,而不是太过于相信某个人端上来的新面包。

第三个思考模型,来自于芒格的误判心理学

第一个,一致性的偏误。

芒格说,会让你失败的都是好点子,而不是坏点子。

他接着说,“当你不喜欢这个投资标的时,你发现不对就会马上收手。但当你非常喜欢这个标的时,假若它开始赔钱,你会心想赶快追加,不然过去的付出就白费了。”这就是我们想跟过去的自己保持一致性。

这种心理上的偏误其实有利有弊。坏处即是,某些被老师贴上坏学生标签的人,会认为自己就是被这样看待的,于是就顺着这样的标签发展。但好处是,当一个被给予鼓励,以及正向的角色认同时,可以帮助一个想维持这样的角色。

第二个误判心理学是奖励机制。

联邦快递刚成立时,就是打着一定会在时间内送达,但领导曾发现员工的效率非常不佳,于是他们更改了奖励机制,就是告诉每个员工,只要将固定的货物配置完成,他们就可以提前回家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改变,联邦快递的处理效率以及发展就蒸蒸日上了。

但奖励机制也时常被用错,例如全禄公司曾经有个现象,就是就得打印机卖得比新的还要好。经过第三方的调查才发现,因为卖掉旧打印机,销售员可以拿到更多的佣金。所以促使他们只在客户那边推销旧款的机器。

多元思考模型是我认为这本书非常特别的地方,而且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当我们试着将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况用我们所知道的工具去剖析,我们就可以逐渐将这种思考方式变成习惯,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多元思考模型。但这过程往往不容易,因为人类是个非常习惯用熟悉的方式来思考的物种,所以我觉得可以搭配《刻意练习》这样的书籍,来配合多元化思考模型的训练。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我发现芒格不论在投资或是经营企业上面,最底层的都是来自于他的正直以及诚实。他深信,保持诚信和正直,虽然不能让你马上取得好处,但长期来说,你会因此获得更多。

这也正呼应了他最有名的那句话:想要拥有什么,就让自己配得上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271.html
------分隔线----------------------------